优势专业介绍(计应)

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介绍
       一、专业情况
       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于2018年,经过5年的发展,已经有两届毕业生,毕业生人数达560人。该专业在校生规模逐年上升,2018级200余人,2019级学生360余人,2020级学生516余人,2021级学生530余人,2022级学生633余人,在校生规模近1700余人。
       二、师资队伍
       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70人,其中教授2人,副教授8人,讲师1人,高级工7人;教职工中具有博士3人,硕士24人,双师型教师2人;50%以上教师具有企业经验。
       学院教师主持或参与课题5项,其中省教育厅课题1项(已结项),焦作市重点课题1项(二等奖),焦作市社科联课题3项,沁阳市课题1项(三等奖),校级课题2项。
参编高职类教材2部。
       发表CN期刊论文6篇。《Spark编程基础及项目实践》出版于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,《计算机应用基础》出版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。
       技能比赛获奖10次,其中在河南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三等奖6次,在河南省信息化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得二等奖1次,三等奖3次。
       三、实训基地建设
       智能工程学院共有12个实训室,占地面达近1500平方,其中软件设计实训室5个,Web设计实训室3个,专业基础技术实训室2个,每个实训室可容纳学生60人,可同时为600名学生提供软件实训活动,物联网实训室1个,计算机组装实训室1个,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。
       软件设计实训室。实训室配置满足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课程、动态网站开发课程、Web项目开发实训课程、移动应用UI设计相关课程、平面设计课程、机械制图课程、动画设计课程、网页设计制作、程序设计课程等计算机课程授课和学生实训,实训室安装最新版开发软件,与最新软件开发技术所需软件同步,满足学生创新设计实训相关需求。
       专业基础实训室,实训室配置能够满足各项专业基础课学习,计算机应用基础、C语言程序设计、网页设计与制作、Java基础课程学习与训练,实训室安装全套教材所对应的同款软件,满足专业基础课程教师教学与学生同步练习。
       物联网实训室实训设备满足学生学习物联网课程,配备了物联网相关中控设备,满足物联网基础授课,学生实训操作与实训练习的开展。
       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,实训设备满足院系学生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等课程实训操作,加强学生理解和动手能力。
       四、校企合作情况介绍
       智能工程学院和华为ICT公司整合优势资源,依托“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、协同育人、创新发展”的办学理念,采用“人才共育、过程共管、成果共享、责任共担”的合作机制,共建“华为ICT产业学院”,进行“协同教学、协同育人、协同就业、协同创新”的校企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实施,促进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,进一步深入构建校企“产、教、研、创、服”的合作模式。
       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华为ICT学院的首届合作专业之一,选拔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华为精英人才班学习,采用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模式,在学生完成学校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同时,增加专业核心课程,由企业级老师及工程师亲自授课,使学生学习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行业实用型。
       学生在读期间,签订人才培养及就业服务协议,同时学习华为认证相关知识,确保人人双证就业,就业无忧。
       五、专业发展规划
       (指导思想
       以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系列文件为指导,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,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,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,突出专业特色,以教育思想、教学理念改革为先导,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,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、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,以改善办学条件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保证,分层次地推进专业建设,实现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。
       ()规划原则
       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现有的基础上制定发展规划,各项目标既要切合实际,又要有扩展性,要积极创造必要的实现条件。强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层次的教学环节,改革理论和基础教育的传统风格,积极将计算机科学的前沿技术引入到课程中,保持原有实践能力强的特点,形成有特色的办学机制和教学模式。
       专业的发展的本质是课程建设,在传统理论课程基础上,专业课程需紧跟市场脉搏,及时捕捉技术动态,引进先进技术,与时俱进,把最新的科学技术传授给学生。专业知识结构及学科之间的兼容、贯通、关联与互补。明确重点,分步实施,保证足够的师资和财力、物力的支持。
       ()规划目标
        (1)加强师德和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,塑造一支强有力的、高水平的教师队伍,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开展科研工作提供有力保障。
        (2)深化教学改革,以转换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,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,构建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体系,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。
        (3)建立专业实验室,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。
        (4)加强校企合作、工学结合,扩大校内实习基地建设,保证实践教学质量.
        (5)继续推行双证书制度,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,与劳动、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,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,确保培养过程的实践性、开放性和职业性。
        (6)积极改革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,积极探索弹性学制和以学分制的灵活教学管理制度。
        (7)加强领导,规范管理,强化素质教育,坚持“育人为本、德育为先”,重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,教育学生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,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.
       ()落实规划目标的具体措施
        (1)组建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的措施
        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及人才培养模式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需要,应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,组建符合专业特点的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。
        专业教师中,增加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比例,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。教师的素质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。
        (2)根据在校生的需要,逐渐组成一支满足需要的,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,理论课教师、实训实习课教师、实验室管理员及教辅人员。
        (3)深化教师参加各种新技术进修培训,为教师的成长和才能发挥提供有利环境,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。
        (4)建立外聘教师人才库,形成稳定、高效、高水平的外聘教师队伍。
        (5)积极申报教科研课题,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.
        (6)修订人才培养方案、改革课程体系、优化课程结构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计算机知识普遍存在广而不精、多而不熟的问题,毕业生面对社会择业时很难马上适应工作,而用人单位显然不愿意录用需要通过再培训才能投入工作的毕业生.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,通过专长培养、强化实践,使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。
        (7)改革考试制度,完善形成性评价机制。强化专业课实践考试,评价方式应将综合测评、多元评价、多证考核等评价方式相结合,充分调动各类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        (8)加强信息化资料建设,积极积累优秀多媒体课件及资料,努力建设网络课程课件,丰富教学手段。重视试题库的建设,注重系部专业资料库的建设,成立专业资料室,订阅优秀的专业杂志,以供学生和教师浏览查阅。
        (9)实验室建设措施
        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添置和更新实验实习设备,应再增设计算机机房,增加机器,在机房内适当添加多媒体教学设备,如投影仪,测试机,测试服务器等。
        (10)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落实
        计算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非常困难,所以计算机专业的实验和实训基地主要依靠校内设施。校外实训应依靠一些软件企业合作,让学生分批、分类进行实习,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化,并提升就业率,开辟更多就业途径。
        (11)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,进行学习方向的引导
        根据学生的特长和爱好,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重点方向,扩大知识面,也可利用技能竞赛与技能培训的形式,使学生更多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,这样使学生参加工作后,能够达到即时就业,即时上岗的目的。
        (12)双证书制度的落实
        计算机行业相应岗位资格证书很多,如计算机操作员中级工,计算机操作员高级工等。有计划地把证书内容安排到课程体系中或有所针对性的培训,有助于学生提高证书获得率,同时也可跨专业获得证书,专业部应及时做好各类证书的宣传培训工作,扩大辐射面,注重实效。

       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发展较为迅速,但我们仍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,提高教学质量,探索出一条适合学院特点,具有特色的教育培养人才之路。我们坚信,有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和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,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必将不断走向成熟。
返回